戈謝病是一種常見的溶酶體病,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,屬于罕見病范疇。人群中戈謝病的發病率接近1/60000 ~ 1/40000,在德裔猶太人群體中可達1/800,國內尚無確切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。
戈謝病臨床表現
根據神經系統是否受累,主要分為3個亞型:慢性非神經病變型(I型)、急性神經型(II型)、亞急性神經型(III型),兒童與成年發病臨床表現略有差異。
戈謝病發病機制:
GBA基因突變導致溶酶體內β-葡糖腦苷脂酶活性缺乏,其底物葡萄糖腦苷脂在肝、脾、骨骼、肺,甚至腦的巨噬細胞溶酶體中貯積,形成典型的“戈謝細胞”,導致受累組織器官出現病變。
主要診斷方法
?酶學檢測:外周血白細胞β-葡糖腦苷脂酶活性檢測,當酶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%以下時,可確診。酶學檢測是戈謝病診斷最有效,最可靠的方法。
?GBA基因突變分析:確定致病變異位點,為臨床遺傳咨詢和優生優育提供依據。
?輔助診斷:骨髓形態學檢查,血漿殼三糖酶活性檢測等。
戈謝病治療預后
?酶替代治療:藥物Cerezyme(imiglucerase,伊米苷酶)。
?造血干細胞移植
?對癥支持治療:輸血、骨科處理及脾切除等治療。